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论文与著作

教师论文与著作 II(Han - Jiao)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9-25  阅读次数:

韩巍

 

A. 论文

 

1. “‘有意而为’的错合词”。载《德语学习》,2012,第4期,第40-45页。

 

2. “要做德国人的‘语言的耳朵’——记德国德语协会”。载《德语学习》,2011,第1期,第38-47页。

 

3. „Metaphorische Komposita im Deutschen – Typologie, Motivation und Verstehen“. In: Deutsche Sprachwissenschaft international Band 10. Germanistische Sprachwissenschaft und Deutschunterricht in chinesisch-deutscher Perspektive. Peter Lang: Frankfurt a.M. et al. 2010, S. 74-82.

 

4. “德国‘年度词’的课堂教学运用”。载《德语学习》,2009,第6期,第?页

 

5. “如何准备TestDaF的‘口头表达’”。载《德语学习》,2006,第6期,第50-54页

 

6. “由人名构成的德语复合词”。载《德语学习》,2006,第5期,第41-44页

 

7. „Warum ist der Mund schwer aufzumachen? - Eine empirische Untersuchung der Sprechunfähigkeit der chinesischen Deutschlerner unter soziokulturellem und psychologischem Aspekt“. In: Angewandte Sprachwissenschaft Band 19: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Deutsch-Chinesisch. Peter Lang: Frankfurt a.M. et al. 2006, S. 407-417.

 

8. “德语报刊中复合词词义的理解”。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第3期,第?页。

 

 

 

B. 译文、译著

 

1. 《望着你,我心慌》,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2. “给瓦尔特•延斯的信”。载:《外国文艺》,2005,第4期,第?页。

 

 

 

C. 教材、教辅、工具书

 

1. 《德语“德福”模拟试题及解析》。2013,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编者)

 

2. 《新编大学德语四级考试模拟试题》。2011,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编者)

 

3. 《德福口语高分突破》。2010,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一编者)

 

4. 《大学德语六级考试模拟试题》。2008,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二编者)

 

5. 《大学德语四级考试模拟试题(修订版)》。2006,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编者)

 

6. 《德语“德福”模拟试题集》。2005,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编者)

 

7. 《德语学习词典》。2002,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参编)

 

8. 《大学德语四级考试模拟试题》。2001,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二编者)

 

9. 《全国大学德语四级考试试卷题解和指导》。2001,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参编)

 

 

 

黄崇岭

 

1.    德英语音比较对德语语音教学的启示,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8年第3期

 

2.    基础德语阶段的媒体辅助教学,同济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3.    中德学院德语后续课课程建设之我见,同济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4.    我要的是德国统一——科尔自述(参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

 

5.    从德语和汉语的句法看德国人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差异,载于《中德跨文化交际论丛》(朱建华,顾士渊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

 

6.    浅谈德语学习的记忆技巧,同济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7.    论德语阅读技巧,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2期

 

8.    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1期

 

9.    外语、母语还是双语?─谈外语课的授课语言,同济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10.  谈交际能力与博士生德语一外教学,同济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11.  音乐与外语教学,同济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12.  谈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若干不足,同济大学校庆95周年征文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  IT领域的专业术语构词特点及功能意义——从词汇层面分析IT领域的专业术语(第二作者),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14.  关于《围城》及其德文译本的分段问题的思考(第二作者),跨文化交流,,2004年第4期

 

15.  大学德语(第四册修订版)(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

 

16.  大学德语教师手册(第三、四册)(参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7.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与外语教学改革,同济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18.  双语教学在欧洲,外语教学(专刊),2006年9月

 

19.  Kohäsion im Deutschen und Chinesischen - Vergleichsanalyse am Beispiel des Romans„Weicheng“und seiner Übersetzung„Die umzingelte Festung“. In Angewandte Sprachwissenschaft, Band 19, Peter Lang, 2006

 

20.  关于研究生德语二外课程建设的思考,同济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21.  双语教学在德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

 

22.  中、德报刊体育报道标题结构与功能的对比研究,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1期

 

23.  双语教学在欧盟诸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9期

 

24.  在华德企的中方职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载于《中德跨文化交际新论》(朱建华,顾士渊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25.  Motivationsforschung bei den DaF-Studenten von der Tongji-Universität. Internationales Symposion„Modernisierung der Germanistik in chinesisch-deutscher Perspektive“,“中德视野下的现代日尔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2007年5月

 

26.  Bilingualer Unterricht in China——am Beispiel v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es Symposion„Germanistik als Kulturwissenschaft aus asiatischer Perspektive“,“亚洲视野下的日耳曼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2007年9月

 

27.  双语教学核心概念解析,外语学刊,2008年第1期

 

28.  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专著),译文出版社,2009年

 

29.  德语基础学习阶段错误分析——以德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作文为例,德语学习,2009年第2期

 

30.  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以上海为例,第14届国际德语教师大会会议报告,Jena-Weimar, 2009年8月

 

31.  Motivationsforschung bei den DaF-Studenten an der Tongji-Universität, In Deutsche Sprachwissenschaft international, Band 10, Peter Lang, 2010

 

32.  德语专业八级考试分析及教学前瞻, 同济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33.  大学德语(第三版)第四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4.  大学德语(第三版)第四册教师手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5.  Motivationsforschung zu den neuen Germanistikstudenten in China,Nouveaux Cahiers d’Allemand Revue de linguistique et de didactique,universite Nancy, 2011/1

 

36.  德语专业报考动机研究,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37.  新题型,新对策——德语专业八级考试改革带来的思考,同济教育研究,2011年第3-4期

 

38.  论高等院校双语课程评价指标的构建,同济教育研究,2011年第3-4期

 

39.  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获奖成果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40.  Vergleich der linguistischen Kompetenz in der schriftlichen Kommunikation zwischen den Studenten mit Deutsch als Haupt- und Anwendungsfach,2012亚洲日耳曼学学者大会,北京,2012年8月

 

41.  Sprachkompetenz in der schriftlichen Kommunikation: ein Vergleich zwischen Studenten mit Deutsch als Hauptfach und Studenten mit Deutsch als Anwendungsfach. In Nouveaux Cahiers d’Allemand Revue de linguistique et de didactique,universite Nancy, ISSN 0758-170X,2012/ 3

 

42.  Rezension: CHEN, Yu: Verbessern chinesische Studierende ihre Sprechfertigkeit im Deutschen während des Fachstudiums in Deutschland? In Nouveaux Cahiers d’Allemand Revue de linguistique et de didactique,universite Nancy, ISSN 0758-170X, 2012/4

 

43.  德语转专业考试设计刍议,同济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

 

44.  一项语言能力与培养模式的相关性研究,上海理工大学学报,ISSN 1009-895X,2013年第3期

 

45.  德语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动态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ISSN 1008-665X,2013年第5期

 

46.  Eine langfristige Motivationsforschungüber chinesische Germanistikstudenten,第15届国际德语教师大会,Bozen, Italien, 2013年8月

 

47.  Rezension: Jun HE: Die Auswirkungen der englischsprachigen Hochschullehre in Deutschland auf das Deutschlernen in China. Nouveaux Cahiers d’Allemand Revue de linguistique et de didactique,universite Nancy, ISSN 0758-170X, 2013/ 3,

 

48.  德语系创新实践教学实录,同济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

 

49.  双语教学绩效评价实证研究,邯郸学院学报,ISSN: 1673-2030,第23卷第4期,2013年

 

50.  德国高等教育英语化现象及其中国式解读,语言教育,ISSN: 2095-4891,2014年第2期

 

51.  L'anglicisation universitaire de l'Allemagne vue de Chine,Les Langues Modernes 2014/1,2014年3月

 

52.  Eine longitudinale Studie über die Lernmotivation chinesischer Germanistikstudenten, Muttersprache,ISSN: 0027-514 X, 2014/3,2014年9月(A&H检索)

 

53.  德国文理中学高级阶段课程设置及毕业会考分析——以巴伐利亚州为例,世界教育信息,ISSN: 1672-3937,第28卷第16期,2015年

 

54.  德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世界教育信息,ISSN: 1672-3937,第29卷第8期,2016年

 

55.  德国巴伐利亚州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世界教育信息,ISSN: 1672-3937,第29卷第24期,2016年

 

56.  从小升初看德国中学分层教育——以巴伐利亚州为例,世界教育信息,ISSN: 1672-3937,第30卷第5期,2017年

 

57.  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学制之争尘埃落定,世界教育信息,ISSN: 1672-3937,第30卷第10期,2017年

 

58.  德国巴伐利亚州基础教育阶段的精英培养计划,世界教育信息,ISSN: 1672-3937,第31卷第2期,2018年

 

59.德国教育大数据概览,世界教育信息,ISSN: 1672-3937,第31卷第8期,2018年

 

60.德国中小学阶段校外学习研究,世界教育信息,ISSN: 1672-3937,第32卷第14期,2019年

 

 

黄克琴

 

A. 专著

 

1. 《不朽的音乐之魂——克拉拉·舒曼》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9

 

 

 

B. 论文

 

1. “德语翻译硕士培养模式探索”。载《德语人文研究》,2015,第1期,第35-40页。

 

2. “德语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对策研究”。载:《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第4期,第56-62页。

 

3. „Einige Überlegungen zu Lehrerfortbildung und Lehrerqualifikation fuer junge chinesische Deutschlehrer“.In:Qian Minru Wei Yuqing,(Hrsg):Interlinggualität Interkulturalität Interdisziplinarität跨语言 跨文化 跨学科S.592-602.2015

 

4. „Zwei Frauen im Zwiespalt der Gefuehle Ein Vergleich anhand der Novellen Brennendes Geheimnis von Stefan Zweig und Das goldene Joch von Eileen Chang.“In:Zhang Yi,(Hrsg): Aktualitaet und Beliebtheit.2015, S.135-144.

 

5. “梦与现实的迭幻—析伊尔莎·艾辛格《更大的希望》中的语言特色” (第2作者)。载:《文学与文学批评》第7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第98-108页。

 

6. „Aspekte des Frauenbildes in Herta Müllers frühen Erzählunge“. In: Literaturstrasse Band 14, Verlag K&N:Koeln, 2013, S143-152.

 

7. “生活的碎片 社会的镜子”。载 《外国文艺》,2012,第6期,第66-71页。(第二作者)

 

8. „Das Dorf in der Wahrnehmung eines Kindes Eine Interpretation der Titelerzählung

 

Niederungen von Herta Müller“ In: Literaturstrasse Band 13, Verlag K&N. 2012,S345-354.

 

9. “德语中的性别革命”。载《德意志文化研究》2012,北京:外研社,第页

 

10. “在故乡与异乡之间-解读2010年德国图书奖得主——瑞士女作家阿波尼的《鸽子飞翔》”。载《扬州大学学报》,2011,第5期,第94-96页。

 

11. „Markt und Marketing zur Erfolgsgeschichte deutschsprachiger Gegenwartsautorinnen in China“ In: Literaturstrasse Band 12, Verlag K&N: Koeln, 2011,S.417-429.

 

12. “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总结报告(2006-2010)”。载 《中国德语本科专业调研报告》北京:外研社 2011,第126-131页。(参编)

 

13. “马丁·瓦尔泽小说的现代性-以短篇小说《乔迁》为例”。载《德国研究》,2010,第2期,第71- 75页。

 

14. „Die Fremdheitserfahrungen und das Unzugehörigkeitsgefühl von Julia Franck am Beispiel des Romans Lagerfeuer“In: Literaturstrasse Band 11, Verlag K&N: Koeln, 2010,S.333-342.

 

15. “从低地到巅峰- 赫塔 米勒的文学之路”。载《外国文艺》2010,第1期,第5-10页。(第一作者)

 

16. “Eine Analyse der Protagonistin in Julia Francks Roman Die Mittagsfrau aus weiblicher Perspektive“.In:Literaturstrasse Band 10 Verlag K&N:Koeln, 2009, S.189-201.

 

17. „Die chinesische Deutschlehrerfortbildung im Fachbereich der Didaktik und Methodik“. In: Fan Jieping, Li Yuan (Hrsg):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aus internationaler Perspektive—Neuere Trends und Tendenzen Band 11. 2009, S.333-342. Indicium Verlag: München, 2009,S. 286-291

 

18. “以“项目”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载:《 当代中国德语专业教育研究报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第201-208页。

 

19. “高校外语教师本土教学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载《德意志文化研究》第二辑。北京:外研社,2008,第页

 

20. „Xu Jingleis Zweig-Verständnis-Verglichen mit der Zweigs Novelle „Brief

 

einer Unbekannten“.In: Literaturstrasse Band 9, Verlag N&K:Koeln, 2008,S.213-223.

 

21. “历史反思与文学架构-析乌韦·蒂姆小说《以我哥哥为例证》”。载《同济大学学报》2007,第2期,第页。

 

22. „Die Rezeption von Zhang Jies Werken in Deutschland“. In: Literaturstrasse, Band 7 Verlag K&N:Koeln, 2006, S.303-319.

 

23. „Die Charakterisierung der Frauenfiguren Maria Stuart und Elisabeth in Schillers Trauerspiel Maria Stuart“. In: Literaturstrasse Band 6. Verlag K & N:Koeln, 2005,S.127-137.

 

24. “中德妇女运动之比较”。载 《德国研究》2005,第2期 (第二作者)。

 

25. “文坛才女斗士——耶利内克”。载《外国文艺》2005,第1期,第页(第二作者)。

 

26. Die Einführung des Projektunterrichts in den Deutschsprachenunterricht“. In: Neues Jahrhundert, neue Herausforderungen - Germanistik im Zeitalter der Globalisierung. 2004 Beijing.

 

27. “语言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载《国外外语教学》2004,第1期,第6-10页

 

28. „Frauenbewusstsein im interkulturellen Vergleich –am Beispiel der Frauenfiguren in den Romanen. Wie kommt das Salz ins Meer von Brigitte Schwaiger und das Nordlicht von Zhang Kang Kang“. In: Thema Deutsch Band 5 Duden Adam, Eva und die Sprache. Mannheim. Leipzig -Wien-Zürich 2004.

 

29. “罗伯特·舒曼与浪漫主义思潮”。载《德国研究》2004,第2期第42-45页。

 

30. “瑞士新生代女作家策·燕尼的写作主题”。载《外国文学动态》2003,第4期第24-25页。

 

31. “读出一个真实的歌德夫人”。载《德国研究》2001

 

32. “亲历汉诺威博览会”。载《德国研究》2000,第4期

 

33. “走近德国女部长”。载《德国研究》1999,第4期第46-48页。

 

34. “从教学法角度谈德语听力练习的设计”。载《外国语文教学》1999,第3期

 

35. “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园及它的主人”。载《德国研究》1999,第3期

 

36. “欧洲女性书信文化漫谈”。载《天津外语学院学报》1998,第3期

 

37. “德国可望成立女子大学”。载《德国研究》1998,第2期第50-51页。

 

38. “德国女性主义语言学初探”。载《德国研究》 1998,第3期

 

39. “德语中”报酬”表达法若干“。载《德语学习》1998,第4期

 

40. „Betrachtung des Sprachunterrichts im Grundstudium unter dem Aspekt der Begegnung zwischen der chinesischen und deutschen Kultur“. In: Dokumentation der 1.IDV-Regionaltagung Asien Beijing: 1996

 

41. “西方女性游记文学创作漫谈”。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4,第2期

 

42. “培养学生文化比较能力应从基础阶段抓起”。载《教学与研究论文集》,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93

 

43. “德语国家妇女文学主题思想初探”。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第3期

 

44. “谈德语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的实施”。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2,第2期

 

45. “跨越国界的女性意识”。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2,第2期

 

46. “寻求自我价值的女性”。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0,第3期

 

 

 

C. 译文、译著

 

1. 《低音提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第一译者)

 

2. “压抑的探戈”载:《外国文艺》,2010,第1期,第15-17页。

 

 

 

D. 教材、教辅、工具书

 

1. 衣食住行在德国。2002,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二作者)

 

2. 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应试指南。2001,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二作者)

 

 

 

E. 主编

 

1. 《德语语法精讲》。上海: 译文出版社, 2013。

 

2. 《综合德语练习册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 《综合德语》第二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 德语系列语法丛书(6卷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贾慧蝶

 

1. 德语动词的体《外国语》1981年4期

 

2. weil - da - denn.《德语学习》1981年1期

 

3. Euphemismen用法举隅.《德语学习》1982年6期

 

4. 德汉词典.(参编) 上海译文1983

 

5. 谈谈德语中的对偶词组.《德语学习》1983年2期

 

6. 形象生动的复合形容词.《德语学习》1984年2期

 

7. 理工科德语基础教程(参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8. 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3期

 

9. 德语同义成语辨析.《德语学习》1986年3-4期

 

10. 德语某些成语中的地名和人名溯源 1988 2-3期

 

11. 德语成语溯源.《德语学习》1989-93年分12期连载

 

12. 伟人与大国(参译).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9

 

13. 日常生活德语.上海有声读物出版社

 

14. 德语情景对话.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15. *中国德语专业基础阶段终点测试回顾和发展.柏林JDZB东亚地区日耳曼语言文学研讨会论文集1992

 

16.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7. *德汉成语紧缩式变体比较.中国日本日耳曼语文学学者大会文集,北京1994 .

 

18. *1996 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测试和命题原则.北京首届亚洲德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

 

19. 交际性篇章语言学理论在《德语实用语体学》中的运用.《篇章语言学研究论集》(孔德明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

 

20. *语言-语体-文化.《汉德语言对比研究》.(参编)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

 

21. 德语实用语体学.(参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2. *德汉商贸信函中的“以业务为本”和“以人情为本”——以语篇类型“询盘”为例.(参编)“科技德语语言学和教学法”国际会议报告,上海1997

 

23.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基础阶段考试大纲.(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4. 德语成语典故词典.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

 

25. 高校专业德语基础阶段测试总结.《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3期

 

26. *形象性与客观性——中国德语学生的一个典型语体干扰. 《德语语言习得在东亚和中亚:教和学的传统》(Hans-R. Fluck und Jürgen .J. Gerbig 主编). Stauffenburg出版社 1999

 

27. 新德汉词典.(参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8. *论概念性隐喻的普遍性——以德语和汉语中的域概念“水”和“钱”为例.《跨越世纪之阈》《日本福冈亚洲日耳曼学者大会》论文集. 2000

 

29. 中德书面交际中的深层文化因素探析—以中国学生用德语进行书面表达中的误点为例 .《中德跨文化交际论丛》(朱建华,顾士渊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30. 高校德语专业教学与科研信息网站设计. 西安《全国德语专业多媒体教学研讨会》报告. 2000

 

31. *关于中国高校德语专业基础阶段的语言教学——与德语强化教学的比较. 潘亚玲/ Schlenker(主编):中国强化德语教学.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2001(41-56)

 

32. 关于德语专业基础阶段与高年级测试的问题. 洛阳《德语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报告.2001年

 

33. 德语商贸信函(德汉对照).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1

 

34. 论德语商贸信函中“以人为本”的原则.《日耳曼学研究》贺张威廉先生百岁华诞论文集(孔德明, 华宗德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5. 体态语言大全.(翻译)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36. “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与解析.(参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37. 德语成语典故词典.(第二版)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

 

 

 

 

 

焦海龙

 

A. 论文

 

1. „Rechtsfindung unter der sprachphilosophischen Perspektive “. In: Fluck/Zhu (Hrsg.): Vielfalt und Interkulturalität der internationalen Germanistik. Stauffenburg: Tübingen. 2014, S. 157-162.

 

2.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Stereotype”。载《枫林学苑XIV》,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第257-261页。

 

3. “中德比较文学研究的开创者---陈铨”。载《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第7卷,第6期,第299-301页。

 

4. “克莱斯特的语言理论及其现代性”。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8卷,第3期,第90-93页。

 

 

 

B. 译文、译著

 

1. 《杜登德语语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第六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