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培训班于2006年2月12日至2006年2月16日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此次培训活动由教育部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主办、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承办,并受到了同济大学德国学术中心的资助和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热情协助。来自全国7所高校的教学法与培训专家,与来自全国各地21所高校的从事专业德语教学的42名教师共同汇聚上海同济大学,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有关教学法理论、四项技能训练、中国德语教学探讨、实践与创新和四级测试的短期培训。此次活动从理论与实践、国外与国内、课堂与课外、传统与现代、学习与考查等几方面为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教学体会和收获的平台,旨在提高青年德语教师教学水平、培养优秀的德语教师。
在2月12日开幕仪式上,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德国学术中心主任朱绍中教授致欢迎词,复旦大学德语系主任魏育青教授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发言,此次培训活动的承办负责人、同济大学德语系副主任黄克琴教授向各位参加培训的教师表示热烈欢迎。
魏育青教授首先从我国高校德语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的必要性出发,对国外外语教学论与教学法的发展及主要流派进行了简明、概括、深刻的介绍和分析,思想深邃而不失幽默,使学员获得了教学理论相关的基本知识。
戴英杰副教授在之后的一天半时间里,从教学理论角度审视传统外语教学与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的区别,促使学员思考如何使用现代教学方法构建课堂教学,用其德式思维方式和纯正德语使学员深受感染。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结合体现在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李媛副教授的讲课中,她从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训练的角度出发,让学员学会如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形或无形地应用现代教学法,使得学员受益非浅,并从中发现授课的新思路。而魏育青教授与于雪梅副教授在之后的讲座中把视线从国外教学方法又投入到我国本土的德语教学中,提出对国外教学法在国内应用的一定局限性以及跨文化因素不得忽视的必要性,促使年轻教师积极思索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学生学得有趣和有效。
最后一天的培训把此次活动推向高潮。无论是黄惠芳副教授和黄克琴教授的项目教学实践展示,还是同济大学青年教师张克芸、陈忱、庞文薇的教案展示,都使学员耳目一新,从中获得很大的启示。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之间的积极对话更使学员获益匪浅。最后,整个培训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委员、全国德语专业测试组组长孔德明教授有关专业德语四级考试的报告中接近尾声。培训结束后,由黄克琴、魏育青教授对学员进行了问卷反馈。
本次培训活动还特别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正云副教授从教育心理学方面对教师的角色与师生关系的构建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建议,这无疑可以使年轻教师脱离自身专业领域,从另一领域考察自身教师素质。这次培训的另一亮点是,组织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参观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学员们受到外教社社长和相关负责人毛小红编辑的热情接待,此举使青年教师对本学校的教材、自身的科研进行了审视,开拓了视野,也提供了出版界与高校沟通和互动的机会。
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评价讲课教师素质优秀,尤其是讲课教师队伍年龄跨度大,老、中、青均有覆盖这一特点赢得了学员的一致好评。他们对本次培训无论是从培训内容还是从会务安排角度都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并反映无论是在专业建设还是在个人发展方面都获益匪浅,促人思考。且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与各所高校在德语教学和德语专业建设上有更多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大会宣传海报
青年教师培训中心主任黄克琴教授主持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