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李永平教授做客“同济德语人文高等论坛”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4-18  阅读次数:

为加强同济大学德语文学的思想交流和学术合作,促进德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同济德语人文高等论坛”系列讲座第一讲于2023年4月13日(周四)晚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分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永平教授,以“里尔克及《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为题作学术报告。讲座由德语系副主任张克芸老师主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德语系教师、硕博研究生以及其他院系的里尔克诗歌爱好者现场积极参会,外院2023级保送生以及校内外德语文学研究者、爱好者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听讲。

讲座开始前,德语系主任伍慧萍教授致辞欢迎李永平教授做客“同济德语人文高等论坛”,预告本次讲座将开启2023年度同济德语文学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德语系吴建广教授回顾了中国德语文学学会与同济大学德语系的历史渊源,向李永平教授对学会的贡献及其对同济德语系的帮助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对讲座的热忱期待。

1A47B

伍慧萍教授致辞、吴建广教授发言、张克芸副教授主持

讲座中,李永平教授介绍了里尔克的生平经历,以及冯至先生对《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为代表的里尔克诗学的译介和研究。基于多年以来的教研成果,李教授聚焦里尔克诗学对“存在”的追问,从死亡、爱与孤独三个主题,阐释里尔克的“整体生命”观念。李永平教授强调,在里尔克看来爱是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孤独;爱是无对象性的,其最高境界不是结合或占有。死亡和爱同属存在的深层之域,当二者被遮蔽、失去与人的亲密性时,必然就意味着存在的遮蔽。对生命的最终肯定就在于:在对死亡的爱中重获“亲密的死亡”,到达生与死相统一的整体性存在。

        李永平教授结合《布里格手记》《杜依诺哀歌》《献给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文本线索,梳理了里尔克诗学创作的两次根本转换:从“无形”(内心)进入存在(自然和事物)的转换;从“大地”(自然和事物)进入“无形”的转换。在此过程中,里尔克主张以诗之“歌唱”参透存在的奥秘,打开无遮无蔽、充满灵性的内心世界,并在这“世界内在空间”中认识更高的实在。

292FB

FDC3李永平教授报告

讲座之后,李永平教授就里尔克诗学中的“爱”与女性,以及里尔克诗学与德意志浪漫派、自然主义的关联等问题作了细致解答,对同济德语青年教师和学子们的研习和思考表示赞许,也肯定了同济德语文学教学与研究的长足进步。最后,张克芸老师总结:通过里尔克的经典诗作、冯至先生的隽永译文、李永平教授的精彩品读,这个夜晚一定已在所有参会者尤其是青年学子们的心中种下智慧、诗意与美善的种子,希望大家将其结果传种,使诗的种子生生不息。

2EA53

德语系青年教师和学生提问

 

部分参会者与李永平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