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壮鹰教授作客同济德语人文高等论坛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5-26  阅读次数:

2023523日(周二)晚,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成功举办“同济德语人文高等论坛”系列讲座第二期。本次讲座邀请到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壮鹰,以“德语作家黑塞与中国文化”为题作学术报告。陈壮鹰教授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德语系主任、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指委德语专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SCI期刊《德国研究》编委。讲座由德语系副主任张克芸老师主持,德语系黄克琴教授、吴建广教授、庞文薇副教授、张焱老师、王健老师和饶贝蕾老师出席。讲座同时采取腾讯会议直播,校内外师生100余人与会。

陈壮鹰教授从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的成长历程出发,梳理出作家对中国文化的接受脉络:青少年时受其家族传教经历影响与东方文化的初遇,中年时从印度的遁世哲学到中国哲学的转向,以及生命晚年明确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推崇;黑塞一生持续与中国文化发生关联,并将之吸纳到自己文学创作和生命体验中。陈教授揭橥了中国作品在黑塞诸多作品中留下的可循印迹:《献给女歌手婴宁》借用《聊斋志异》中的女妖婴宁之名,短篇小说《余国王》化用《东周列国志》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情节,散文《克林索的夏天》更是将李白《将进酒》《月下独酌》《对酒行》等的诗句融汇其中。

随后,陈教授以《悉达多》《玻璃珠游戏》两部小说为例,借助小说文本与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互文关联,具体展现了黑塞对中国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的接受与理解。前者的主人翁悉达多的修行道路始于婆罗门教和释迦牟尼而终于中国文化之“道”,其不断寻求的人生启迪和生命真谛都源自老子的《道德经》。在黑塞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玻璃珠游戏》中,中国文化的痕迹同样清晰可见,不仅玻璃珠游戏本身融合了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珠算和坐禅,小说文本中还存在对《吕氏春秋》的大段引述,甚至在人物形象身上也不难发现中国文化的影子,诸如崇尚老庄哲学中遁世隐居、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的大师兄,以及精通中文、发明玻璃珠游戏的法国学者等。

讲座之后,现场师生积极提问,陈教授细致作答。最后,吴建广教授感谢陈壮鹰教授充满学术智慧的报告,并总结道,欧洲自进入现代以来,同歌德、布莱希特、克拉邦德等德意志诗人一样,黑塞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与诠释代表着德意志文化精英对东方的浓厚兴趣;他们对东方文化的长期追踪与深入研究,途经阿拉伯-伊斯兰,再延伸到印度-佛教,最终抵达中华文明。对这一文化融合过程的研究,扩展了从中华文明的视域考察德语文学的学术空间,也为中国日尔曼学者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