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德语系成功召开“人工智能·语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
作者:  发表时间:2024-11-03  阅读次数:

2024112日,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同济大学德语系承办,德国德语协会上海分会协办的人工智能·语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汇文楼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集了众多语言学、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伍慧萍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教授致欢迎辞,他向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外语学科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接着,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郑春荣教授发言,他回顾了同济大学德语系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德语语言文学研究和教学的潜力。伍慧萍教授代表同济大学德语系对参加会议的各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大家就会议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上午的主旨报告由同济大学汤春艳副教授主持。同济大学赵劲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人工智能与语言研究。她指出,人工智能,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发展,正对语言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NLP的核心是使计算机能够理解、生成并与人类语言互动。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已展现出卓越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赵教授进一步指出,AI技术已在翻译、情感分析、文本分类、对话系统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革新了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使得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生成更加精确。这一技术进步为语言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浙江大学李媛教授的报告围绕生成式AI与多维图谱智能融合的外语课程改革——以《德语演讲》为例展开。她指出,《德语演讲》课程基于她主编的教材和设计的慕课,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传播能力的德语人才。然而,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教师经验不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演讲缺乏原创性和批判思维,以及AI交互价值观对齐难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李教授提出将生成式AI与涵盖知识、能力、问题和价值的多维图谱智能融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整合与立体化导航。通过生--机协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和AI共同参与教学,配合自主研发的基于大模型的德语反馈系统,使教学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该方法使教师能够更具创新性地教学,学生则可以在个性化指导下学习。同时,课程还构建了价值观引导框架,并开发了互动模块,以提升学生识别与校正AI价值观偏差的能力,确保人机互动中的价值观动态对齐。

青岛大学綦甲福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人工智能时代译前编辑的作用和方法。他指出,随着科技和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的质量已有显著提升。在翻译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机器翻译服务于国际交流已成为关键课题。机器翻译和人机交互的机器辅助翻译不仅提高了翻译效率,还能更好地满足快节奏市场需求,因此在当前翻译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綦教授的研究表明,译前编辑在机器翻译质量提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通过对实际翻译项目的分析比较,展示了未经译前编辑和经过译前编辑的机器翻译文本之间的差异,提出了适用于机器翻译的格式处理和文本处理方法。这些译前编辑策略旨在提升人机交互模式下的机器翻译输出质量,为翻译行业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且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上海外国语大学梁锡江教授在其报告“18世纪德国东方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中详细探讨了德国东方学研究对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作用。他指出,在18世纪,德国的东方学逐渐与语文学、圣经研究及印欧语系的发现建立了紧密联系。德国学者通过对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及其他圣经语言的研究,掌握了语法分析、词源学和文本批评等语文学基本方法,使得他们能够分析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最终揭示了印欧语系的存在。梁教授强调,这一时期的圣经研究方法不仅精细而系统,更为语言学提供了关键的研究工具。通过这种研究模式,学者们得以探究更广泛的语言亲缘关系,为语言的分类和关系研究开辟了新视野,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午举行的四个分论坛涵盖了语言学习、文化翻译、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主题。第一分论坛由上海理工大学陈琦教授主持,聚焦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在德语教学和翻译中的应用,探讨了教育平台建设和译文质量评估。第二分论坛由同济大学庞文薇副教授主持,讨论了语言哲学和文化传播,分析了语言与经济、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第三分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王婀娜教授主持,专注于德语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及教材文化呈现,探讨了学习动机和写作反馈的创新方法。第四分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吴晓钢副教授主持,研讨了成人德语词汇习得、文化术语翻译及人工智能在全球传媒中的影响。这些研究共同展示了语言学领域在技术、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广泛发展与挑战。与会者热情参与,积极分享各自的见解,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在会议的最后,赵劲教授对一整天的学术探讨进行了总结性陈述。她回顾了各位专家的发言,强调了人工智能与语言学交汇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展望。赵教授衷心感谢所有参与者的积极贡献和热情讨论,认为此次会议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还加强了不同领域之间的紧密合作。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者纷纷表示期待下一次的聚会与探讨。